日复一日在坚守 技术保障助前行——记陕建六建集团七企业中国西部创新港小户型高端住宅项目技术负责人乔兴晨
二维码
214
发表时间:2023-01-06 10:22编辑:李泽众
中国西部创新港小户型高端住宅项目
技术负责人——乔兴晨
坚持不懈,拼命地奔向终点
845天
全程见证了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小户型住宅项目
“从无到有”的过程
他就是——乔兴晨
1988年出生于陕西蒲城,毕业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级工程师职称。2019年6月来到陕建六建集团七企业参加工作至今已有3个年头。2019年,初见创新港小户型住宅项目
在他刚到工地时,周边还是一片荒地,因场地有限,项目部就在靠基坑边临时搭建了几间办公板房。他说,最值得回忆的就是下班后项目部兄弟们聚在一起做饭,在宿舍与工地的两点一线上有说有笑。这美好的时光让他忽略了无数个烈日骄阳和寒风凛冽,特别是成立了青年突击队,让他感受到了青年职工十足的冲劲和干劲。在来到创新港小户型项目之前,他自述还从未参与过装配式工程的建设,这就需要理清工作思路。首先,他将施工过程中能发生的问题汇总,在上网查阅搜寻相关资料的同时,想方设法请教有经验的装配式施工的人员,包括前往陕西省新型建材构件厂和远大构件厂查看、秦兴佳园装配式工地现场请教取经,他说:“宁可跑断腿,也要在施工前突破施工技术难点”。“要知道,这已经不是校园,不能空言无补”,在弄清装配式相关常识后,他并没有“想当然”,而是去模拟转换层的预留插筋和装配式剪力墙的吊装和套筒灌浆。买了灌浆机和灌浆料,没有成品的预制剪力墙做样板怎么办?他说:“自己可以模拟的做,各个班组找配件代替”。接着,他组织木工班组按照预制短肢剪力墙支设模板,钢筋班组按照图纸上的预制短肢剪力墙的钢筋和下部插筋精确下料并安装,水电班组参照半灌浆钢筋套筒用50的PPR管代替,注浆孔和出浆孔用25的PVC管代替并和PPR管组合在一起。随后进行安装混凝土工浇筑混凝土,就这样转换层预埋插筋和预制剪力墙样品就做好了!拆模后,乔兴晨组织大家按照事先方案展开吊装和灌浆模拟试验。首先,指挥塔吊将预制剪力墙样品慢慢地吊向转换层基座,插筋按照设想成功对孔,支设垫片,稳稳地安装到位;随后用砂浆封边,待封边砂浆凝固后,大家将灌浆料注入注浆孔。这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出浆孔没有出浆就堵住了,大家赶紧把灌浆机的进料管子拆卸下来,清理管子里的浆料。大家集思广益,分析出可能是灌浆通道不连通与下部砂浆封堵的截面过大,但将清洗后的灌浆机再次灌浆,结果还是出浆孔不出浆。再次排查了以上问题,清理灌浆却再次堵住,这一次堵住的还有大家的“心”。乔兴晨事后仔细分析原因,逐一排查,最终将问题锁定在灌浆料上,原来是因为灌浆料必须是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专用的钢筋套筒灌浆料,颗粒粒径在3mm以内。试验成功后,终于打通了大家堵住的“心”,因此整个项目团队都势气高涨,纷纷对乔兴晨竖起了“大拇指”。最终在集团企业总工程师石会荣的领导下,乔兴晨带领项目团队从前期深化设计,到后期带领团队安排部署具有实操性的装配式方案及策划方案,经集团企业、秦汉建设、发展集团等企业层层多次审核,三名国家级装配式专家评审通过,并给予肯定和好评。该项目于2020年9月20日迎来第一块预制构件的吊装,代表着项目进入最繁忙的时刻。塔吊,几乎一天24小时满负荷运转,现场的车辆络绎不绝,7种型号的预制构件分类运输,他不仅要组织管理人员、建设方、监理针对每块预制构件进场验收,还要对各项工作事前交底,保证施工“零差错”。最重要就是墙体安装校正后的灌浆,必须确保灌浆饱满,全过程拍摄视频并留存。截止2021年5月23日项目完成所有预制构件的吊装,总计8846件。在整个装配式结构主体施工过程中,他时时刻刻都在为项目部做好“技术护航”,没有特别紧要的事情坚决不休假。聊起妻儿,他哽咽道:“孩子幼儿园老师说从中班到大班,从未见过他来开过家长会”,他记得仅仅送孩子到校过两次,把许多家庭重担都交给了他的妻子,他开玩笑说道:“我是技术负责,她是负责技术”。2021年12月乔兴晨在接收到分企业组织援建灞桥方舱医院的命令后,他当晚去医院做核酸检测,第二天便和领导同事们一同出发。到现在为止,时间已经过了快一年,但是他仍然记得当时全体成员的战斗力和激情,都被集团企业“群体大作战”的号召力所“激活”。大家仿佛都能从彼此身上感受到神圣的力量--陕建“铁军精神”。采访时,他激动说道:“哪怕是一天仅睡4个小时,一个礼拜洗不了脸,你都不会在意,只想快速完成作战目标。”最终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乔兴晨为了善后收尾工作,主动提出了留下来,直到年三十才回家。但他很荣幸自己能够参加这场“防疫阻击战”,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是最大的收获。在创新港担任技术负责以来,他在自身的技术领域内带领团队持续钻研、总结成果,创优目标用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
2020年11月1日项目荣获陕建十佳项目管理文明工地,2021年6月1日项目荣获省级文明工地,2022年2月1日项目荣获省级优质结构;在他的主导下项目于2020年12月1日荣获陕建六建集团“五小”创新成果一项;2021年10月1日荣获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优秀成果二等奖;
2022年1月荣获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企业授予陕西建工集团2021年度“十佳”质量员;2022年5月荣获陕建集团职工“五小”创新成果一项;荣获三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铝模板加固装置”,“一种装配式可调节定位钢板”,“一种组合式脚手架上人通道”;
荣获三项QC奖: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陕西省一等奖转换层预留插筋精确定位方法创新”及二等奖两项“一种装配式结构上人通道的研制”,“工具式预制楼梯防护栏杆”;荣获BIM成果三项: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第二届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三类成果,陕西省第六届“秦汉杯”BIM应用大赛二类成果,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建设工程BIM大赛三类成果;2022年8月入选西安市第一批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示范项目库;心有梦想,必有远方
“虽然项目获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施工过程中仍有很多失败,应从中汲取和总结失败的经验,认识自身的不足。更应抬头远望,身旁的让人神怡的创新港已荣获了国优奖,鲁班奖和詹天佑大奖等,继续奔着更高的目标前行”。看着不远处的创新港,乔兴晨下定了决心。
时光在指缝中不断流转
正是那份笃定坚韧的初心
和持之以恒的匠心
让乔兴晨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把自己的技术和热血洒在每一幅“建筑”作品新征程中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作为这座城市“筑城”大军中的一员
未来前行的路
不能“一帆风顺”
那就“乘风破浪”